包林 官方网站

http://baolin.zxart.cn/

包林

包林

粉丝:8174

作品总数:0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包林:1978年至1982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士毕业,1982年至198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师,1986年至1988年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艺术哲学硕士,1988年至1992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艺...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

国 画:元/平尺

匾额题字: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包林主讲清华新人文讲座 漫谈学院与当代艺术

 

5月30日下午,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包林教授做了“学院与当代艺术”的主题演讲。这次讲座是新人文讲座系列之五“哲学与人生”的第七讲。由美术学院岛子教授担任主持。这次讲座历时2个半小时,包林教授对中西艺术史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同学们在艺术长廊中畅游,享受了一次丰富的精神盛宴。

 

学院与当代艺术是什么关系?到底是不相干的两个问题,还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包林教授认为,学院曾经在艺术史上做出过辉煌的成就,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机场壁画等许多作品,都代表了同一时期中国美术的最高水平,然而现今学院已经在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边缘化,学院成为技术性训练的场所,与艺术的发展越来越疏远。包林教授由此提出了今天讲座的主题,即探讨学院在中西美术史上的关系,并讨论学院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位置。

 

西方: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

 

包林教授认为,西方古典学院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从语言规则的制定到技术体系的建立。文艺复兴以后的“学院”是一种带有行会性质的技术训练的场所。这时候的学院教育强调基础素描,强调对自然物的真实的临摹,巴黎美术学院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女》被认为是古典主义的顶峰作品。19世纪开始,有些画家虽然受过学院的经典教育,但是他们的作品越来越违背了传统的“三一律”,与学院传统相背离。印象派从此开始,他们注重平面,注重线条,注重色彩。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有艺术家倡导艺术与生活相结合,杜尚认为生活就是艺术,二者没有任何界限。杜尚作品《泉》(即一个小便器)以彻底的反叛宣告了古典主义的终结,西方现代主义的开始。

 

中国:从古代画院到今天的学院

 

古代的画院从唐代开始建立。与西方的行会性质不同,中国的画院更多的是御用性质,画院并非教育机构,而是从属于官僚体制的、为皇帝服务的机构。中国的文人画大部分出自士大夫之手,而非画院的专职画工。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学院是在五四以后建立的,徐悲鸿等人学习了西方的古典主义,回国以后建立了一整套相应的技术规范,而新中国建立后前苏联的教育体系的引入更是加强了这套体系。包林教授认为,中国的美术学院教学是建立在西方古典主义的技术语言基础上,与中国传统的画院没有多大关系。然而在20世纪初,西方的艺术发展已经对古典主义提出了质疑和反叛,印象派以后的学院教育也逐渐丧失了影响力,中国的学院至今却依然按照古典主义的规则在进行艺术教育。

 

绘画:从主题性绘画到非主题性绘画

 

包林教授给大家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多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有反映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人的自豪感的作品,七十年代又有很多反映知识青年下乡和文革的作品。包林教授说,这些都是在古典主义的学院传统下发展起来的。80年代的伤痕美术和乡土现实主义艺术,都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是属于主题性绘画。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以吴冠中先生为代表的艺术家们的“非主题性绘画”,吴冠中和庞薰琴等人更重视印象派以后的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例如吴冠中认为“形式重于内容”,“艺术家不讲形式是不务正业”等观点就是对古典主义的反叛。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也出现过其它源于西方后现代艺术的样式,如行为艺术、波普艺术等,甚至有人以极端的方式来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如把停尸房的婴儿拿来烹调等。

 

学院:技术传承还是艺术创新?

 

传统的学院是按照严密的规则体系来训练学生。而包林教授认为,学院不应该只是技艺传承的地方,还应该是可以思考和试验的地方。清华美院在近年来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即把传承与学生的自由创作相结合,给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同时,学院不应是一个封闭的天地,而应该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在这方面,美术学院的学生作出了很有意义的尝试。

 

包林教授说到,当今学院应该追求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的理念,应该成为引领社会向前发展的思想的发源地。学院不应只是按规则进行训练,还应该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美术学院的学生除了造型的能力,还应有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最后,包林教授提到“两支笔”的概念,即画笔和钢笔,用钢笔去宣传自己的理念和主张。

 

讨论:艺术对其他学科的启示

 

主题演讲之后,岛子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认为包林教授的演讲启示我们重新认识艺术史,客观评价徐悲鸿、林风眠和吴冠中等艺术大师。岛子对包林教授的观点表示赞同,即要通过学院教育来激发同学的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讲座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与老师的互动环节,现场讨论十分热烈。

 

讲座的听众中有不少是来自理工科和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某些和艺术领域相关的问题,如艺术对于其他学科的启示。对此,包林教授认为,艺术领域总是在不断破除旧的规则,并建立新的规则。艺术给大家的启示就是不断变动、不断挑战。关于所谓的“创新焦虑”问题,包林教授认为,同学们的关键问题是来自外在压力的焦虑,使得学科无法自由发展。当今社会的功利主义潮流也阻碍了人们去追求内在的深层次的东西,人们仅仅关注怎样做的问题,而很少去问为什么。包林教授说,美术学院现在正尝试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不是给学生强加一种技术标准,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标准,使得学生学会自信。

 

讨论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如何提高同学们的艺术修养和品味,如何看待目前多元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极端现象等等。包老师的回答都十分精辟。

 

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